物体在振动,大家未必能听得到声音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可以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便相距非常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肯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没办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去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假如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可以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未必下沉
分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状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况,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遭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依据F浮=V水g和G=V物g,由于水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比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导致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程中,浮力不变,重力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致使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第三等于重力)比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物体温度升高了,未必是吸收了热量
分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大家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假如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况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假如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况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持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一直维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况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物体收到力有哪些用途,运动状况未必发生改变
分析:
第一,力有两个用途成效,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所以物体遭到力有哪些用途,未必运动状况发生改变。
第二,即便力的成效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运动状况的改变是由物体遭到力的一同成效决定的。
1、物体遭到非平衡力用途时,运动状况肯定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
2、物体遭到平衡力用途时,运动状况肯定不改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有力用途在物体上,该力未必对物体做功
分析:
力对物体做功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力用途在物体上;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两者缺一不可。
依据公式W=F.S得: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所谓的劳而无功,最容易见到的现象是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不做功,所谓的不劳无功,最容易见到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
小磁针挨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未必有磁性
分析
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状况:
1、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体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所以和磁体挨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钴、镍等物质,也会是磁体。
PZ220V40W的电灯,实质功率未必是40W
分析:
1、当U实=U额=220V时,灯泡的实质功率P实=P额=40W,此时灯泡正常发光;
2、而U实〈U额时,灯泡的实质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光较暗,不可以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灯泡的实质功率P实〉P额,此时灯泡发出强光,寿命缩短易烧毁。
浸在水中的物体未必遭到浮力有哪些用途
分析:
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遭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重压之差,由于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遭到的重压一直大于上表面,所以浮力的方向一直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无缝隙时(即等于粘在了一块),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重压,所以不受浮力有哪些用途。
比如: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但石头不受浮力用途。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重压未必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分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常见适用的公式,而P=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gh大家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肯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依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重压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重压:F=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vg=ghs=F。而容器的形状有非常多种,只须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重压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
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广口式容器:F〈G液缩口式容器:F〉G液)